Sunday, December 05, 2004

the Ballade

做過交流生的朋友在我離港前已告誡我:你到時可能會很寂寞,會常常哭的,但這很正常不要怕。算算日子,三個月後,我終於第一次哭了;為的郤不是寂寞不是想家不是文化衝擊,而是自己練習的一首曲子。

每個星期我也練三次琴。起初是很彆扭的,怎練手指也不順暢,畢竟真正坐下來練琴已是數*年*前的事了。還記得在這裡第一次聽到C大調arpeggio在我手中傳出來的興奮,雖然不很俐落,但手指每次經過middle C我的心都照樣哼起來,doh doh,doh doh,doh doh。終於有時間和鋼琴重新建立關係了,怎說也很高興。

現在練習的是蕭邦第一號敘事曲Ballade No.1 in G minor。(這兒有個不是最好的版本,但也可一聽:www.soundclick.com/bands/5/dimitrissgourospianistmusic.htm)會不會有點見笑呢?我猜我在中五讀會考音樂科時同班同學已把它彈到爛了(但現在對我來說這曲子仍然有一定難度!)。為什麼選這支曲子來練呢,嗯,喜歡蕭邦是一定的,沒有一個作曲家比他更明白〔情緒〕。而且好像所有彈鋼琴的也要彈過這曲子吧。

練習一個作品有幾個階段。一開始,先要把每個音找出來彈準確,順便感受一下作曲家旋律及和弦的安排。要是你本來已聽過那首曲子的,就會有把它實現出來的興奮。如果那是你未聽過的,你就是邊摸索邊感受,處處都有驚喜。我對蕭邦這作品的記憶是在有和沒有之間,起初把它摸索出來的時候,感覺是〔對,就是這樣,原來就在這作品裡〕。開始時總是衝動,好奇心大於技巧,還沒有彈準前面的就繼續彈後面的,看看會發生什麼事。由第一部份(G小調的主題)轉入第二部份(降E大調的主題)那刻,我震懾地感受著旋律的美。而且同一個主題用E調再出現時,那份華麗堂皇令我很激動很激動。第一次當然彈得不好,但我的手完全不能停下來,我簡直呼吸不了,不停搖頭驚嘆著。只一個主題,令我再次感到音樂是大於人的。

我以前都感受過。有一次是聽同學的演奏會。你平時見到的他也是普通同學一個吧,和你說的都是無聊話。但當坐在琴邊,那首曲所告訴的遠比你平時看到的他多上萬倍。我立刻問自己的是:蕭邦為什麼會寫出這樣的曲?他那時所受的傷,所牽動的感情有多厲害催使他要這樣用一首曲傾訴出來?彈奏著的人又加入了多少自己的激動?一個大演奏家不會把音樂的力量突顯出來,因為我們都以為演奏家本身已偉大得遙不可及。但現在演奏的是平時會和你說〔係呀個course都幾頹〕〔好支力好想返宿訓〕的人,你霎時意識到*作曲家*所作的工,以及音樂如何把人深邃的一面揭露出來。試想想,同一支曲,由蕭邦把它寫出來後,就經歷過無數的演奏者將它從數頁薄薄的樂譜裡釋放出來;這麼一樣無形的東西,存在了幾百年,到現在和你遇上時亦然新鮮仍然一樣準確地捏緊你的心......我覺得*好*犀*利*!另一次是替小學管弦樂團的小朋友考試當鋼琴伴奏。有個小男生捧著法國號,和我一起合奏一首很簡單,但是很憂鬱的歌。他把那個感覺掌握得非常好,我禁不住瞄一瞄他。只見那個法國號比他的身體還要大,個子這麼小的他捧著那個沉重的樂器,略皺眉頭專心一致地盯著樂譜努力吹每一個音。我覺得很神奇,一個十歲的小朋友如何承載曲子的深沉?他的感受從哪裡來?把歌吹完後,休息時他又和其他同學吵吵鬧鬧笑個不停。那兩三分鐘的沉鬱從哪裡來?

音樂比人還要大。從來只有它把我們控制著。

把曲子練到一個階段時,會到達一種難以說明的狀態。我嘗試把速度調快一點,讓曲子更接近作者的原意。有一刻,我發現我的手是自己在動的,我的感覺很抽離,我像是一個聽眾感受著我的手在渴望地傳遞*它*想表達的......!

一直都沒有聽過大師如何演繹這曲子,因為要讓自己先建立一套對它的看法。就是同一天,我突然很想聽聽別人怎樣彈,便立刻回家下載了Horowitz的版本。鋼琴家中我很喜歡Horowitz,他是何其多樣化,每種細膩的感情都掌握到,大刀闊斧的激昂又難不到他。總之很〔有火〕,連既是作曲家又是鋼琴家的Rachmaninoff也說Horowitz把他寫的鋼琴協奏曲演繹得比他自己更好。我把耳機戴好後,就閉著眼等待這個旅程。要真正欣賞到藝術,不論是音樂,舞蹈甚至繪畫,竅門在於幻想自己是當事人:他那時的感受是怎樣的呢?

因為練過這曲子,我完全感受到每一個音符組合的微小變化。我一邊聽一邊幻想著自己的手指到達那個小節時的動作,我的呼吸那一刻會怎樣。一句簡單的降A大調旋律作了一個帶悲的預告後,曲子由G小調的第一主題開始踱步,像受過很大打擊的人淡然談起一些往事。不久,一句極盡優雅的裝飾後我們來到第二主題(不說不知,陳奕迅的〔黑夜不再來〕完全是拿著這個主題來發展的),事情變得有點複雜,和激動。只是這個激動仍很理性,始終由直截了當的D大調及G小調arpeggio為主。接著輕輕帶到美到死的第二部份。降E大調令到音樂很溫暖,潔淨的左右手兩道旋律,天堂的感覺;後來出現的降A小調和弦更加了一點膩膩的甜美,我每次彈到這部份都會自然地哼起來。後來我們又突然回到一開頭G小調主題的踱步;只是今次和弦不甚純淨,隱約告訴你有些不好的事情將會發生。音樂一轉,奇蹟地變成E調的華麗和美好(D調雖然華麗,但多了份霸氣),重覆起剛才甜美的主題!對,我把曲子已練習了很多次,我當然知道這個轉變;但我就是聽到這裡,忽然之間,感到臉上一下抽搐,然後不能自制的激動地大哭起來。完全不明白為了什麼,那不為什麼,我就這樣伏在桌上不停地大哭。理性告訴我哭得有個理由,但我真的找不到。心裡不停問自己〔點解?點解?〕,我不知道我是在問自己為什麼哭,還是問為什麼蕭邦會寫得出這樣磨人的旋律和弦,又還是我把心裡一直的疑慮都哭出來了。有種被降服的感覺。要寫得出這樣的音樂,要彈得出這樣的水準,一個人要經歷多大的情緒折騰!後來曲子的每個部份我都是哭著聽的,現在回想起都覺得好笑。當到達最後那個華采樂段cadenza,就是最考演奏者技巧的部份,我簡直有死去的感覺,我感到自己實在渺小得可憐。

立刻在筆記本寫上的一句是〔如果我的手真的被選中了,我甘願做音樂的奴隸〕,不停地彈彈彈。樂理可以說明怎樣的和弦令人感覺和諧,如何製造張力然後釋放;但那解釋不了*為什麼*這樣的安排會令我們有那樣的感覺?音樂比我們更大,它對人情緒的影響是抽象的,想想看,只是一些音符高低排列就令人進入一種〔狀態〕。

彈琴會令人流汗。當然因為手要用力;但也因為身體有種難以抒發的激動,一種想大叫的激動。彈鋼琴其實是很抑壓的活動,無論你的心有多激盪也好,你不能放聲大叫,你不能突然站起來跑幾步,你要表達的話就只有用手指不斷往琴鍵上敲;還要很理性很技巧地敲,否則彈錯的話你的激動也表達不來。呼吸亦很重要,玩音樂的人都會明白呼吸如何令到你和音樂synchronize,精準地表達到那種情緒。聽一些鋼琴演奏的錄音,我特別喜歡留意演奏者身體擺動時令椅子發出的聲音,皮鞋和腳踏磨擦時含蓄的響聲,還有演奏者的呼吸聲。這些都給我一種實在感,電腦絕對做不到。(為了了解一個人,我偷偷影印過他彈的樂譜來彈。流汗,呼吸,手的動作,身體的擺動,全都是最最私人的事情。)

我從來不討厭古典音樂,小時候也是我主動叫媽媽讓我學琴的。我很想追隨音樂,現在我讀的郤是心理。我跟朋友說,我不明白心理學可以帶領我到哪裡,我們在做的研究完全是雞蛋裡挑骨頭。她說大學就是這樣,值得說的,值得思考的,有啟發性的,已在歷代一切文學作品,戲劇,音樂等出現過了,我們只是重覆又重覆先賢的論點。

什麼東西值得你窮一生追逐,應該會讓你心悸,會讓你感動。當選擇不了,我只懂由我的心去告訴我要怎樣做。

7 comments:

MusiQue said...

很羨慕你找回這一種感動.

我跟音樂*淡然分手*有幾年了,總是有點念念不忘,離不開,但熱情總是死灰復燃過後又再靜止下來,可能我勉強算是*長情*但從來未*專一*,論到心理音樂和戲劇(還有被遺留下來的畫)我是無論如何都不能作出抉擇的.哈!這大概是我幹不出甚麼大事的原因罷?

如今對著鋼琴有時有種要*找個話題*的感覺.借自己的手,choir的樂譜彈了一遍.恨自己手生疏了,沒想到周圍的人竟隨著曲子唱和起來,包括指揮.練習就這樣延遲了幾分鐘,零落的掌聲我也沒有意思去顧,但那種拼命投入樂曲之中的驚心動魄,那種感染著每一個人的魔力,讓我喘著氣在下雪的冬天裏流汗的感覺,卻是實在的.很懷念.相信你也明白我說的是怎麼一回事吧?

也許我們都不知道究竟我們這一生要走到那裏,所以我已經放棄了"我愛藝術"之類自己沒有把握說的空話.或者隨心而行有時也是好的,到底就算機關算盡我們也不知道最後得失何如(*金枝慾孽*的至理名言?!),只要你豁出去之後,不要為自己的選擇後悔,繼續滿足地走下去就好了.
You never know what you've got until you say goodbye

*嘩,不好意思.寫得像自己的entry一樣呀......>_<*

Anonymous said...

>> 甚麼東西值得你窮一生追逐,應該會讓你心悸,會讓你感動。當選擇不了,我只懂由我的心去告訴我要怎樣做。

可幸是你知道有些東西是你一生都會追逐的,就算不如你夢想所料,能夠感動已經是一件不錯的事。

小時候想學彈琴,可是家中環境絕不可能讓我這樣做。現在,人大了,手指已無法像從前靈活,也決定不會學琴了。但是這絕對無損音樂對我帶來的感動和我對音樂帶來的感動的震撼。

雖然老套,可是總覺得在生活中找到一樣自己可以追逐一生的東西,哪怕是一些大家都未明瞭、未明白的,已經無憾了(我想那些psychologist心裡想的都一樣呢)。

知道嗎?真的好羨慕你的。

小域域

Louis Cheung said...

alice, 你有學過跳舞嗎? 我, 竟然學過(更好笑的是我曾表演過, 唯一一次). 看跳舞我並不在行, 但我記得自己跳的時候感覺是很難形容的. 根本是在訓練腦袋一個未用過的地方, 說的是控制身體的位置, 力量和速度, 和自己的身體對話. 有過類似感覺的時候是: 長跑日.

metacoQ, 最最最最希望你的腳快點復原! 我愈來愈覺得你傾向坐在一角..... 起身呀衰女!

derek, 你覺不覺得我們的組爸組媽也走得很出色? 如果阿爸:physics, 阿媽:記者, 你的冒號後面是?

Anonymous said...

是的,所以我好慶幸自己入了十萬火急,認識了阿爸阿媽,也認識了你們每一個。我有時會想,如果當初我入的不是十萬火急的話,我在中大的日子又會怎樣?不知你還記得我是walk-in參加當年大O嗎?所以說緣份這回事真的好特別。

阿爸阿媽也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我呢?我仍在找尋,但應該不是我的major了。冒號後面的是甚麼,對我來說其實也不要緊,我只想做一個快樂的人。至於怎樣得到好像阿爸阿媽的滿足感,我想找對了路是應該要做的。但我要找的是怎樣的路呢,我想都是隨緣份而走吧,正如當初我都是隨緣份而認識你們一樣。

好快就要拍畢業照了(雖然我未畢業)。等你回來呀!

小域域

Anonymous said...

也很想很想重拾*鋼琴*呢!!
總覺得
彈彈彈彈彈然後半途而廢
就是很o徙很o徙.

從前覺得練琴是折磨
(尤其練考試歌真的悶得要命!!)
'學琴'
在我學校完全是一個norm
你不學才是奇怪.

今天回首
慶幸有學過
唔...是慶幸還算懂一點點音樂吧.
我覺得音樂的魔力與威力真的很大
不懂欣賞的人 真的好可憐.

不知考完final有否時間興致
碰碰我的鋼琴仔呢呵.
(奈何
我的豎琴都沒有練好...
死啦
xmaz有三場show呢...)

卓卓.

Anonymous said...

Louis,

看到了你的 before sunset entry,最終令我忍不住要 post 一下 comment (唔知點解,那個 entry 的 post comment function 壞了 , post 唔到, 才走來這個 entry)
我是在戲院看before sunset 的, 其他戲的 trailer 播完, 然後black out, 然後是螢幕一光, 我便看到 ethan hawke 的臉, 我那一刻有大叫的衝動!!!!! 雖然不是9年, 但我也等了6年啊, 好像是我自己重遇了他們一樣...
我同意你說,9年的人生經歷都令 celine , jesse 改變了不少, 看完之後, 心情是不舒服的, 因為螢幕上的不再是愛情故事, 而是訴說著歲月有多殘酷.
ps: 在戲中, 我覺得ethan hawke 的性格很不立體, 可能因為有好多對白都是由 celine 帶起的緣故. celine 的改變是很明顯的, 變得有點竭斯底里 (某幾個位, 我真的點怕她的感覺!!). 但 jesse 呢 ? 其實他仍是給我一種9年前吊兒郎當, 對世事有點懵懂的感覺. 可能是因為他出那本書是9年前他們相遇的故事吧...我不太喜歡這樣的安排呢~~~

Anonymous said...

sorry, 忘了寫我是誰, 是借 before sunrise dvd 給你看的 anni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