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9, 2007

缺乏耳朵

在電影院看到JPG的香水廣告用上"Casta Diva"作配樂,又令我憶起為子浩那齣劇的音樂奔波那段日子。

究竟有沒有人在乎他聽到的東西呢?那天我主動坐到台前,不是為了虛榮地接受灑在身上的祝福;我等待的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你會加入歌劇這個元素?我不要求觀眾認出用上的是什麼選段,但你看到這麼一幕戲,配上沒甚關係的咏嘆調,你不會本能地覺得奇怪嗎?甚至是演員無緣無故地唱了一段"Nessun Dorma",你沒有好奇那是幹嗎?直到今天,從來沒有人主動和我談過那些音樂,除了導演和為拍攝演出花絮做訪問的同學。有份參與的、有來看戲的,沒有一個人主動問過我那道簡單的問題。於是,那十數段別人用心演繹、我特意挑選的音樂便寂寂地被遺忘,在香港無數大大小小專業業餘好睇垃圾劇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踪。

缺乏耳朵並不只是劇場音樂工作者的慨嘆。音樂會亦需要有水準高的聽眾去欣賞或批評音樂的好壞,整個音樂氛圍才會進步。可是我們會討論嗎?我們有足夠的工具去討論音樂嗎?

為了收支平衡,我們做藝術行政的總要想盡辦法把音樂會的觀眾席填滿。對,往往最後入座率都差不到哪裡去,但那令全場爆滿的觀眾是誰呢?除了家長親戚朋友,有多少人認真地帶著耳朵入場?不是說每個音樂會的水準也足以吸引到如樂評人般高質素的觀眾,更何況音樂的好壞沒有一套硬性的標準。可是沒有那些認真的聽眾,音樂會完結後總是嘻嘻哈哈拍拍膊頭說句bravo,有什麼意義呢?

最近讀回以前音樂課的筆記,看到抄下的陳偉光教授的金句,有靈光一閃的感覺。是他說的:音樂是一個acquired taste沒錯,這個認受的過程是漫長的,而且需要主動,不是每天在家裡播著莫札特便成。我從來不敢把自己放在最高的位置作評論,畢竟我也在學習中,亦大抵永遠在這狀態。我想說的是一種對待藝術的態度,甚或對待"生活"的態度。品味不是隨手拿來的一件名牌襯衣,隨便放在身上拼拼便沾得到一點虛榮。那是一個需要很多付出、需要時間沉澱的過程,而且往往由謙卑開始(虛榮的相反):因為在藝術面前我們多麼渺小,所以我們一步一步的學習、和欣賞。

回到<卡夫卡的設計能力>中所用的音樂,如果還有人在乎的話。我一直想以歌劇咏嘆調帶領著整個序幕。從來我對女主角'葉'也是偏心的,也許因為那是編劇兼好友本身的聲音,而且角色表面上的失敗往往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困宥的環境包容不了脫俗(這強烈地令我想起周國平先生)。因此我想把音樂獻給她。我給自己的要求是:女聲,富表達性、描述性。我要找到一把女主角的聲音,既要表達到她在現實中實現不了的追求,亦要如女神在訴說著地上荒謬的故事。我避開了"Casta Diva",因為裡面有太濃厚的渴望愛情的色彩,且不想和電影Cashback有衝撞。也試過"Vissi d'arte,Vissi d'amore",但感覺太激越,還是不對頭。最後找到的是歌劇"Le Siège de Corinthe"裡的 "Giusto Ciel! In Tal Periglio",講述的雖然是敗國前的悲痛,那聲音隱隱透露的情感郤和我想要的不謀而合,便不顧一切的用了。最後一幕也用上這首調子,亦因為"追求"的意味。

還要提及的是角色'明'唱的選段。"Nessun Dorma"相信沒有人會未聽過,我郤是因為對'勝利'的質疑而選了它的。歌劇<杜蘭朵>裡的外邦王子為了得到公主,要她在天亮前找到他的名字才能解除與他的婚約。殘暴的公主為了不要下嫁給他,喚醒了全城民眾尋找他的名字,找不到的話她便把所有人民處死。我想王子的心情也是很複雜的吧。他得到的會是怎麼的一個勝利?將會得到的值得我們現在付出的嗎? 更有趣的是我在選擇這首歌期間,正是Paul Potts鬧得熱哄哄的日子。Britain's Got Talent的大獎由這位唱"Nessun Dorma"感動全城的其貌不揚推銷員奪得。Youtube點擊指數超標,唱片更大賣,他本人還來到香港宣傳......但我想問:他這樣的水準叫唱得好嗎?亦有不少人質疑他這個醜小鴨的故事是真的還只是另一宗商業活動。這令我更覺得"成功"這概念可以多麼主觀,不論是自己說服自己的,或是一般大眾給自己戴上的桂冠;一如角色'明'在社會規範下得到的成功。

要是那天在台上有人問我那道簡單的問題,我想我們會有一段暢快的對話。畢業數年後,幾個年青人在母校談起追求和成功。

只是缺乏耳朵,唯有自說自話。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不會的

Anonymous said...

結果你讓我發現
我太自說自話了。
不論時有關你當時向我所提過的
還是這一刻看到這一切一切都好
我有一種衝動想說對不起
雖然這可能是另一種體現。

我不是個經常都很會聽的人,
被動、懶惰、粗心大意
不過這些東西我是很樂意聽的
你大概不知道我一直都很想聽這些事
打從一開始認識你開始。

作為一個過氣的Sound De沒有暢快地談過實在羞家得很
枉我當年還說
"如果不認真去聽音樂的話
就白費了那個人的心機了"
儘管我也已經嘗試在我這邊
努力的聽著
那些我在我腦海溜過的、
還沒聽明白的

實在是很好的reminder
我會更用心的
做個懂得聆聽的人

至於這裏的價值觀
我也有過氣憤的時候
在被殖民價值標籤的情況下
只能讓人們對古典音樂由展好感開始
這也不為過
有時藝術行政可以做的也不過是個媒人
至於有多少人有興趣去多問幾個問題
最後肯去努力耕耘
贏得那份至死不渝
那就多少也講些緣份了

你要珍惜跟音樂的緣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