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19, 2009

所謂 l'art de vivre

他在入境處工作。都是枯燥的文件處理,反而沒有對人的繁瑣。只上五天班,朝九晚五;要請半天假嗎,只需早幾天和主管說一聲。

冬天漸漸離開,日光變得慷慨。踏出辦公室,彷彿還有大半天的自由時間。這裡不是紐約,不是香港,沒有阻擋視線的高樓大廈。即使路人也走得快,走在寬闊的街道上,經過兩旁的咖啡室和帶著歷史的樓房,要赴的約才是生活的意義。或和朋友到泳池暢泳,或到公園享受陽光,或走進電影院,或嘗試常常聽說但未到過的餐廳,或到Fnac買本喜歡的翻譯小說,或走到dvd部翻翻偏愛的十七世紀Lully的歌劇,或走進Celio看看新款的男裝。有時會到歌劇院看知名歌唱者的演出,或到別人家的派對,當然少不了週末凌晨的狂歡。家中可以沒有電視沒有電腦;但不能沒有hi-fi,和鋼琴。在家便拿起欒譜看看合唱團的曲目,也會翻翻雜誌,偶爾做個蛋糕逗逗自己和來訪的朋友。

他說他賺得不多,但要有的都可以得到,幸好沒有奢侈的品味。間他有沒有什麼目標,他說如果可以買下一個更舒適的單位便好了,因為有個舒服的家,生活其他方面自然會慢慢平衡。車呢?他想也不想便說:在巴黎,駕什麼車!

我們不談理想,不談賺大錢。只談生活,和各自的見識。

7 comments:

鄭裕文 said...

讀著這篇, 感覺在異地失神了一圈.
打完這個留言, 則回到了現實生活裡去了.
:)

Louis Cheung said...

我覺得在香港我們也可以過很好的生活,只是有兩樣人生很重要的東西很缺乏:時間,對認知的尊重。時間沒什麼可說,所謂work-life balance的概念在很多亞洲國家根本不存在。反而關於認知,我覺得香港真的很「即時」,沒有什麼東西是源遠流長的,事物的歷史、身份、在世界的地位,朋友之間都不會談到。所謂茶餘飯後的話題,盡是最近發生的無聊事,笑過便又消隱了,沒有什麼值得堅持。當然和自己的階層和接觸的人有關,例如我的父母也從來不會和我深入討論什麼,他們都為了生活奔波。
所以很幸運可以在世界的另一點好好看清自己的缺失。我這才發現賺到錢當然緊要,有理想則是bonus;但不能欠缺的是健康、時間、和對事物的認識。否則一生人,一切也像風一般在身邊流走,沒有一點東西剩下來、留得住。

Anonymous said...

理想也好,賺錢也好,生活也好,品味也好--無論在哪一個行業或圈子,在地球上的那一點,還是在人生的哪一站;
只要別丟失那份初衷,知道自己所在何處,又,往哪裏走,就可以了。
我是這麼認為的。
je suis la, comme toujours, mon cher.

Louis Cheung said...

Merci d'être là ma chère... Je ne sais pas comment en finir avec cette période tellement bordélique sans toi : (
Je t'embrasse très fort!

鄭裕文 said...

....反覆看你所寫的, 很感謝你的回覆. 我也很能感受在香港這地方人與人之間溝通時那種即時性.

很多時我跟朋友(特別是超級熟的朋友)在一起時, 打算展開一個有可能鑽得更深入的話題,大多反應總是說笑帶過,繼而話題便像煙一樣消失. 說實, 偶爾, 我也會在這種溝通上獲得半秒的輕鬆,卻並沒有因此感到共鳴或滿足. 我穩穩有種感覺, 我跟他們之間, 存有信任和義氣, 卻少有認同與共鳴.

雖然你沒有說, 但我感到你對溝通還是抱有一種期待, 至少你會隻身走到異地, 去認識自己, 嘗試去結交一些搭調的人. 至於我, 雖然認識到這種無力感, 卻沒打算對此有何期待或改變之類的什麼了, 反而我很希望透過電影與小說,認識自己及與創作人好好溝通. 這聽來有點悲傷, 但我的確這樣想. 不知你可明白這感覺呢?

祝好.

Louis Cheung said...

當然不是時時刻刻也要正經八百的談國家大事、身份歷史。只是當需要談起時大家都冇貨,那是我和香港朋友常常遇到的情況。

不知道是否語言的關係,因為我的法文程度還未可以廢話連篇(正在學習法國男生如何不停說話又可以很好笑),我說的都是重點和真正的感受。我也和法國朋友談淫照、談張栢芝、談「板男根」、談追討國寶、談家暴條例的啊。只是當要用另一個語言表達,我不懂用八卦的口吻談起這些,反而要把事情以我的想法和概念總結,再加上背後文化的闡釋才能說清楚。有時事情會顯得更無稽(因為香港的極端保守和抑壓在歐洲人看來很難以理解),有時則會掀起一些用廣東話思考時沒法進入的文化討論,都可以很深入亦很有趣。

很害怕反智的環境。讀到日前中大逸夫assembly一位內地女生向講者發問了稍為深入的被視為「女性主義」的問題,然後被大眾竊笑和bba的男生冷語道「條女咁既野都問得出,預左畀人鬧」等,真的覺得很恐佈。連大學也不鼓勵討論,我們還剩下什麼?

幸好我們還有電影、還有小說、還有blog,讓我們可以逃離浮泛的意識形態(和唯一的無線電視和一式一樣的報紙雜誌),真正的了解世上的其他人和事。

Anonymous said...

不要活過像一陣風吹過沒一點留低
很好

Quen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