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來都有很奇怪的感覺。對地方有疏離感,對生活有憂慮。憂慮合唱團表演沒準備好領帶,憂慮文學課不夠時間準備,憂慮旅行的事宜,憂慮自己是所有歐洲交換生中最沒好好利用時間最沒改變的那個,憂慮剩下的半年我會把它浪費掉。
有點不想返回香港生活了,想永遠有一份看得遠一點的優越感。一回去,就無法避免再潛入一個norm。簡單如穿衣服的風格,抽象如做人處事的態度,長遠如人生的計劃。自由是歐洲最寶貴的東西。你就做你喜歡的,沒有什麼潮流要趕,沒有什麼劇集一定要看,沒有什麼無聊的事一定要知。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大家會互相交流,但不會無形的干預。回去後,憑朋友的一顰一笑,我足以被改造,尤其我那默默觀察別人然後調節自己到最安全狀態的性格。還有半年,我要好好建立那牢不可破的,我的生活態度。
鄰居告訴我一個寓言,細節忘了,教訓郤很深刻:群眾只會擁戴比大眾好一點點的東西。要脫這麼一個俗,還有很多路要走。(Prudence 我有看你的文字的,過譽了。)
2 comments:
「自由是歐洲最寶貴的東西。你就做你喜歡的,沒有什麼潮流要趕,沒有什麼劇集一定要看,沒有什麼無聊的事一定要知。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大家會互相交流,但不會無形的干預。」
我看那也不一定,我覺得你有可能是把歐洲(人)理想化了,其中可能這只是九個月的交流(你少不免覺得不夠,我也是平心而論,九個月的長旅行,任誰也會變得正面起來),另一可能是荷蘭和英國不一樣。
英國的大學生都喜歡「埋堆」,我覺得他們的所謂自由跟香港學生一個喜歡 juno ,另一個喜歡 周杰倫 的自由沒有分別。你更不會不知道,英國是個重視家庭出身背景的地方,你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再加上你的英文 accent 都代表你屬於那個階級。「竹門」和「竹門」是要在一起的,這不單是男女,交朋友也是一樣。多麼無聊的事也一定要知,好去批判那人的 class。
我知道你所說的那種歐洲的自由。我也正在享受著。可是我也同意你所說,如果香港可以有這種氣氛更好。我覺得那是香港學生不爭氣。一方面大叫不要填鴨式教育,另一方面課餘卻只去唱 K 和行街。人家英國不一定比你香港自由(以你所定的自由的意義),但人家會主動﹑會喜愛學習和運動。人家說的終身學習是真的終身學習,香港說的終身學習是升職,甚至只是「保住份工」﹗可怒也﹗
最重要的是,自由給你,你會不會好好利用。我覺得我眼見很多英國學生只會用自由做出放肆的行為(不敢說完全是這樣,但我覺得 mature student 會比較懂得利用這種自由,同年紀的也有,但很少),不會像你去圖改革自己。
保重﹗
Kristine
哈哈我想我猜得到英國的階級和埋堆觀念是怎樣的可怕。荷蘭應該都有吧,只是我這個城市比較純樸一點,看不到我認識的荷蘭人要怎樣埋什麼堆(除了有些人會參加一些fraternity來找自信)。
而我認為的自由還有是選擇自己將來的勇氣。當大家都是豁出去的,想怎樣便怎樣,對前景就不會一面倒的灰。要是沒有這種氣氛,就如你所說,只好把自由變成一種氣質,一種要用點腦袋才可擁有的性格。
Post a Comment